工 作 任 务
|
牵头单位
|
责 任 单 位
|
工 作 要 求
|
一、以政务公开助力稳增长
|
(一)加强预期引导
|
1.深入解读政策背景、依据、目标任务、涉及范围
|
执法教育处
|
各处室
|
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等方式,及时准确将政策意图传递给市场和企业,以政策解读的“透”赢得市场的“稳”。加强舆情收集研判,针对涉及全市经济发展的误导和不实信息,客观及时、有说服力地发声,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增强社会各界对我市经济稳中向好的信心。
|
2.按月公开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
办公室(计财处)
|
|
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集中公开财政收支情况相关信息,解读每月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预判财政收入走势,主动解释说明收支运行中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
(二)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信息公开
|
3.加大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政策公开力度
|
广告设置管理处
|
办公室(计财处)
|
利用政府网站、新媒体集中发布和主动推送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以及促进创业创新、支持小微企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宣讲等工作,帮助市场主体用好用足政策。
|
4.集中展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
|
广告设置管理处
|
办公室(计财处)
|
实行收费项目清单管理,完善收费监管,实时更新市政府门户网站“价格和收费”专栏,让政府收费项目一目了然。
|
5.公开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各项政策措施及执行落实情况
|
广告设置管理处
|
办公室(计财处)
|
利用政府网站、新媒体集中发布和主动推送涉企收费各项政策措施以及执行落实情况。
|
6.公开降低企业成本各项政策措施及执行落实情况
|
广告设置管理处
|
办公室(计财处)
|
主动公开降低物流成本、降低企业用电、用地等要素成本的政策措施及执行落实情况。适时公布国家、省所制定的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 。
|
(三)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和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
|
7.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
办公室(计财处)
|
|
重点围绕重大水利工程、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重大建设项目,做好审批、核准、备案等结果公开,定期发布项目审批、建设等信息,着力推进实施过程信息公开。
|
(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公开
|
8.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公开
|
办公室(计财处)
|
各大队
|
全面公开PPP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项目清单、落地项目等信息,做好项目准备、实施等阶段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项目合同和回报机制等内容的公开力度,着力提高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
二、以政务公开助力促改革
|
(一)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
|
9.强化权责清单管理与应用
|
组织人事处
|
政策法规处、广告设置管理处、执法协调处
|
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各级各部门的权责清单,除涉密事项外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深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权责清单公开工作,通过在政府网站集中发布,公开亮权、规范用权,并接受社会监督。
|
10.政府相关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开
|
广告设置管理处
|
执法协调处
|
各类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开。投资核准事项清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等,都要集中发布,接受群众监督。
|
11.及时公开政策性文件的废止、失效等情况
|
政策法规处
|
|
定期通过主动推送信息等方式告知政策性文件的废止、失效情况,及时在政府网站已发布的原文件上作出明确标注。
|
12.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
执法协调处、考评办
|
|
围绕年内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汇总公布本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及时公开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
|
13.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
执法督查处、广告设置管理处
|
|
提升我市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实现全市“一张网”管理,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电子证照系统,促进行政审批服务全程网办,加快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
(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信息公开
|
14.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
|
办公室(计财处)
|
|
各级政府要按照规定做好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通过政府或财政部门网站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或专栏)集中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对公开内容进行分级分类,方便公众查阅监督。
|
三、以政务公开助力惠民生
|
(一)推进扶贫脱贫和社会救助信息公开
|
工 作 任 务
|
牵头单位
|
责 任 单 位
|
工 作 要 求
|
15.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
|
执法协调处
|
|
高度重视困难群众救助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困难群众知晓政策、得到保障。
|
(二)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
16.及时公开环境政策措施、环境治理工作进展等信息
|
执法协调处
|
执法督查处、二大队、三大队
|
实行环境保护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排名工作,每年公布水质最好和最差的地区名单。持续推进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统一平台,集中发布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依法公开重特大或敏感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结论、环境影响和损失的评估结果等信息。
|
17.及时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管理保护目标以及河湖保护情况
|
执法协调处
|
|
|
(三)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信息公开
|
18.加大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力度
|
执法协调处
|
|
主动公开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处罚信息,定期公布食品抽检总体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核查处置情况,强化食品安全定期常态性抽检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新媒体平台主动推送,便利公众获取抽检结果、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
五、以政务公开助力防风险
|
(一)围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公开
|
19.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的房地产市场信息定期发布机制
|
执法协调处
|
一大队
|
做好对差别化信贷、因地制宜调控等房地产政策的解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
|
20.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信息公开
|
严格规范房地产开发和中介市场秩序,防止虚假宣传、恶意炒作等加剧市场波动。
|
(二)围绕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推进公开
|
21.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公开力度
|
执法协调处
|
|
及时发布重特大事故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做好重大风险隐患排查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常规检查执法、暗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执法信息。落实好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
六、增强政务公开实效
|
(一)全面落实“五公开”工作机制
|
22.“五公开”纳入办文办会程序
|
办公室
|
|
进一步明确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提升主动公开的规范化水平。
|
23.建立公开内容动态扩展机制
|
办公室
|
|
|
24.加快制定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
办公室
|
各处室
|
2017年底前完成市直部门政务公开目录体系编制,各区、各开发区开展政务公开目录体系编制前期工作。
|
25.做好电视电话会议公开工作
|
执法教育处
|
|
对涉及公众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电视电话会议,除涉及国家秘密外,积极通过网络、新媒体直播等方式向社会公开。
|
26.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
|
办公室
|
各处室
|
对涉及公众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电视电话会议,除涉及国家秘密外,积极通过网络、新媒体直播等方式向社会公开。
|
(二)进一步健全解读回应机制
|
27.切实做好政策解读回应工作
|
执法教育处
|
各处室
|
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会等方式,主动回应重大舆论关切,释放信号,引导预期。
|
28.落实政策解读“三同步”要求
|
政策法规处
|
各处室
|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落实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的“三同步”工作要求。
|
29.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
执法教育处
|
|
严格执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 5 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限要求,落实通报批评和约谈制度,确保回应不超时、内容不敷衍。
|
(三)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
30.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
执法督查处
|
|
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对政府网站的监管责任,强化网站信息内容保障,做好检查抽查并及时公开相关情况。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2017年底前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对保障不力的要关停上移。
|
31.用好管好政务新媒体
|
执法教育处
|
|
明确开办主体责任,健全内容发布审核机制,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切实解决更新慢、“雷人雷语”、无序发声、敷衍了事等问题。
|
32.加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工作
|
办公室
|
|
认真落实《福建省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管理办法》,规范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开展信息查阅服务。进一步规范主动公开信息送交查阅场所工作。
|
(四)依法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
|
33.加强和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
|
办公室
|
|
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依法保障公众合理的信息需求。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答复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答复,增强答复内容针对性并明示救济渠道,答复形式要严谨规范。对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问题,要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工作建议。对公众申请较为集中的政府信息,可以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