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执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成效与亮点
工作人员现场监督检查城市管理问题,精准揪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市容市貌、人居环境和城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我市持续开展扬尘防治监督检查工作。
工作人员仔细查看消防栓配件有无缺失。
运用无人机辅助工地扬尘防治监督检查。
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就像给城市来场全面“综合体检”,目的是精准“揪”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力推动市容市貌、人居环境、城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如何让各区、各相关部门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更精细、更有成效,让民生问题的解决更接地气?这一直是市执法局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昨日,市执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度我市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情况,并介绍今年工作重点。
亮点1
全面推动“做加法” 城市管理更精细
为让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更全面,去年,市执法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多角度“体检”,倒逼管理责任单位建立完善日常管理机制。
要想及时发现问题,需要常态、长效的动态跟踪。“我们对城市管理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市执法局城管协调处处长徐文德拿出一份数据:去年,全市累计抽查点位2947个,覆盖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通报、协调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8334件,真正做到以督促管、以查促进。
为确保问题处置更到位,市执法局进一步加强平台事(部)件办结审核把关,采取线下部门协调、线上平台流转、驻局纪检监察组过程监督等,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机制,推动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到位,全年共计办结事(部)件 129415件,整改率和办结效率稳步提升。
亮点2
落实减负“做减法” 督查导向更明确
如何激发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新动力?去年,市执法局大胆“做减法”,实现减负不减责、降量不降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激发基层工作活力。
“我们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扬尘防治、国企物业住宅小区管理等项目监督检查中,深化运用‘一次检查、结果共用’机制,避免重复检查,减轻基层负担。”市城管事务中心主任冯德财介绍。
同时,在问题整改反馈方面,对一些轻微的动态问题,只扣分,不作整改反馈要求。数据统计,去年,全市不作反馈要求的问题数量占比40.98%,大大减少基层工作量。
深化开展“推差检查”,也是一大亮点。针对反映管理较差的79个市管点位,市执法局“精准号脉”、进行专项检查。其中,对扬尘污染问题突出的30个点位进行“回头看”复查,督促市、区齐抓共管,推动管理水平提升。
亮点3
创新机制“做乘法” 监督检查更有效
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需要插上“智慧翅膀”,不断探索创新。
去年,市执法局率先探索新型评价体系,联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编制厦门市高颜值城市综合管理指数,从运行监测维度、网格精细化维度、成效监控维度、行业监管维度进行数字建模,直观反映我市城市综合管理情况。
在前期较早使用无人机的基础上,去年,市执法局拓展无人机应用功能。比如,在运用无人机辅助工地扬尘防治监督检查的基础上,探索无人机“城管监督检查模式”,积极应用于公园广场、主次干道等项目检查,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效率。
为明晰监督检查标准界定,市执法局梳理平台事(部)件办结和现场监督检查过程中常见的存疑问题,结合法规条文要求和管理实际,编制《城市综合管理问题评定图集》,进一步明确管理标准界定,统一监督检查尺度,让监督检查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亮点4
关注民生“做除法” 问题解决接地气
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要想更接地气、用心用情解决好百姓关注的问题,需要精准“开刀”,大刀阔斧做“除法”。
去年,我市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以解决群众身边事为切入点,通过“疑难问题分析室”为载体,全年共解决1118个重点、难点等问题,如云顶岩健身步道入口附近卫生死角、渐美村排洪渠旁道路脏乱问题等,不断提升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在守护“厦门蓝”方面,我市持续开展扬尘防治监督检查工作,去年共抽查576个易扬尘点位,协调解决3468个扬尘问题,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优良率在全省九地市中并列第1。
此外,市执法局还强化对城中村、农村的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去年共完成对岛外四区137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检查,累计协调解决9473个问题,为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和高颜值宜居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更是工作的聚焦点——针对城市管理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及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市容保障,市执法局全面开展“推差、固优、扶弱、核验、专项”五项巡查,去年共协调解决2630件突出城市管理问题。100%完成户外广告现场勘察任务,助力打造广告店招精品路段,提升市民生活、游客旅游的体验感和幸福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点击
助推我市空气质量月份排名多次位列全国前列
2024年,市执法局组织对各区及相关市直部门(单位)涉及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助推我市空气质量月份排名多次位列全国前列,其中1次荣获全国第一。同时,有力保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促进市容市貌提升。
各区城市综合管理均为优秀
2024年,我市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分平台考核、城市精细化管理融合监督检查、督察核查、行业管理4大类,市执法局对各区城市综合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六区平均成绩均为优秀。
岛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均为良好
2024年,市执法局组织对岛外四个区、137个行政村进行动态跟踪监督检查,集美区、翔安区、海沧区、同安区四个区年度成绩均为良好。
市直部门(单位)扬尘防治管理情况良好
从对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厦门港口管理局、市市政园林局、市住建局、市土地发展中心、市水利局、翔安新城片区指挥部、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市交通运输局、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机场片区指挥部、国网厦门供电公司12个相关市直部门(单位)扬尘防治监督检查情况看,2024年,我市相关市直部门对扬尘防治工作更加重视,情况良好。
市属国企物业小区管理稳中向好
2024年,对6个市属国企物业小区管理情况进行抽查,3个单位成绩优秀,2个单位成绩良好,1个单位成绩及格。
成效
去年城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过去一年,市执法局按“优化、创新、精准、服务”思路,靠前纪律监督,持续加大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有力推动市容市貌、人居环境、城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工作既是全面监督,也是导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力争通过更高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展望
今年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这样做
2025年,市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按照“致力总体推动、聚焦民生需求、落实减负增效、塑造城市形象、培育文明新风”的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厦门高颜值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软实力。
推动城市管理全面升级
围绕城市综合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际,每年组织一次全面综合“大体检”,每月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动态跟踪。通过分片抽样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全市城市管理动态。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题活动,有针对性保障重点工作任务和促进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根据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和点位特点,对“点、线、面”检查项目进行细分和统筹,兼顾覆盖性和公平性。
长效解决民生难题
持续关注扬尘防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民生关注问题,助力蓝天保卫战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通过“推差”检查,协同解决管理难题,推动薄弱环节整改。创新开展城市容貌巡查,重点对城市管理中涉及民生服务、民生重点和城市观瞻等内容进行动态巡查,帮助破解民生难点、痛点、热点问题。同时,立足事(部)件办结工作,通过线下实地核查和线上沟通等多种方式,协调推动疑难案件问题解决,切实做到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推动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深化基层减负机制
通过优化监督方式,融合“线上+线下”,增加视频巡查比重。整合行业检查项目,避免重复,完善精细化现场检查与文明创建实地测评机制融合。规范标准,将2024年度融合检查标准内容包含的225个问题条目整合成28条实地检查内容和标准,在检查问题认定标准执行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营商环境。同时,减少通报频次,仅公布需提醒事项和成绩档次,每半年汇总通报,减轻基层压力。
提升监督检查效能
强化科技赋能,完善系统功能,积极探索优化城市管理高颜值指数模型、拓宽无人机在城市管理检查巡查中的应用场景以及AI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推动科技赋能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深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推广“一次检查、结果共用”模式,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评价城市管理情况。注重加强业务指导,深入各受检单位,引导双向互动、共同提升。注重队伍培养,常态化开展年度业务培训、“一月一主题”业务交流研讨、专题讲座等学习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